
最近沉迷于研究各种20多年前的ADV名作,恰逢发现在Steam库里躺了很久的《银色事件》(the Sliver Case)去年出了汉化,于是五一假期抽时间通了一遍。
须田刚一的鬼畜美学

《银色事件》这款游戏的来头并不小,其作者须田刚一日后创作了著名的B级片风格的动作游戏《英雄不再》。不过笔者了解须田刚一,是从当年NGC 5连独占(但日后移植PS2)作品中的《杀手7》,在这部作品中须田刚一不仅对于叙事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法,通过光暗的画面表现出来的暴力美学,也给还是高中生时候的我带来了冲击。

《银色事件》这款作品在ADV中其实也算是名作,不过论知名度似乎续作《花与太阳与雨》要更致命一些。对了,在《银色事件》中还有《黄昏症候群》的角色客串,之前在云《黄昏症候群》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这些喜欢的作品出自同一个作者。
世纪末的犯罪物语
开始玩了《银色事件》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发生在千禧年之前的故事,怪不得如此对我胃口。千禧年之前的世界实在是太迷人了,充满了对于未来的迷惘与不安,彼时网络刚刚流行聊天室又将各式各样的人如同宗教般串联在一起。此事在《铃音》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亦有记载,顺带一提最近我也在同时云《铃音》的游戏。

其实《银色事件》比起推理悬疑,更像是一部刑侦剧。因为本身作品推理部分很弱,作者一直在不对等的立场上给出线索与反转,整个作品的氛围更像是一部“氛围作”,加上另人劝退的操作方式其实是挺挑玩家的。

《银色事件》通过警员与记者双视角来进行叙事,同一个故事下往往警员视角深入其中但不得要领,反而是观剧者的记者视角之后才来回收真相。这样的写法让人想到了《流行之神》每个故事的双结局,不同点在于《银色事件》本身故事一路是往超自然方向去走的。
世纪末背景、网络犯罪,最后挖出的是一个雏见泽式的真相,给出这些关键词相信已经能吸引到很多玩家了。
天马行空的演出风格
须田刚一的创作鬼才,在《银色事件》中展露无遗。作为一款ADV,《银色事件》的分镜是天马星空的,甚至是电影化的,游戏不仅是传统ADV的画面+文字,很多时候是打破两者的边界,在文字留白的同时画面又给出一个镜头的暗示,虽然很多时候很谜语但是氛围是拉满了。

游戏里甚至使用了大量的实拍的视频作为叙事的转场,其实作为一名游戏开发者我能明白这些都是出于省钱的做法,但到了须田刚一的手里省钱省出如此风格化的演出,鬼才就是鬼才。

整体而言,《银色事件》10小时的游戏体验虽然有一些操作上坐牢的地方,比如调查的时候鼠标滚轮往上调整视点才能发现线索这种设定实在是让人抓狂,但整体上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氛围作。之后我应该也会把须田刚一的所有ADV作品全部补一下。
不过在这之前,下一部准备玩的上古名作是小岛秀夫的早年作品《掠夺者》。